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Janey Chau

四個方法助孩子克服「輸唔起」心理障礙

孩子玩遊戲永遠要贏?輸掉即喊?全家人要遷就他/ 她?
四個方法助孩子克服「輪唔起」心理障礙

小朋友成長過程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比拼,小至猜拳大至考試和比賽,難免會有失利的時候。好些剛剛學習社交的小孩會顯出強烈的好勝心,一旦輸掉比賽便會逃避行為甚或攻擊性行為。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勝負慾強的孩子克服害怕落敗的心理障礙呢?


方法一:轉化失敗為正面經歷

當孩子因為「輸」而耿耿於懷時,家長可以給予空間和時間,讓孩子平靜下來後才和他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:看看對手的強項,將之轉化為值得我們學習的佳模,使失敗或負面經歷轉化為積極而有意義的正面經驗。家長也可以與小孩一同檢討自己值得改進的地方,透過問題引導孩子自覺地自我反思。「失敗乃成功之母」是耳熟能詳的道理,家長可以讓孩子明白失敗不等於挫折,失敗非但不是站於成功的對立面,反而是成功的養份。別讓孩子白白失敗,讓他們學懂吸取教訓,在將來成功之時也會感激當初的經歷。


方法二:拓展孩子活動領域

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主張:「父母要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。」多鼓勵孩子接觸不同領域的事物,讓孩子透過親身經歷,發現自己的興趣和長贏。每個孩子都必然有其過人之長和需要進步提升之處,因此多學習不同範疇的事能使孩子從自己所長獲得信心。當自信和自我肯定得以建立時,自然就不再害怕失敗,也不會因落敗而變得消極和自卑。而且發展多方面的興趣也有助小孩把目光投入於活動本身,學習享受競技中的樂趣,而不僅僅把它視為爭取勝利的方法。如此不但能有助小孩成為多才多藝的通材,也能為他們培養出勝不驕、敗不餒的堅毅精神。


方法三:淡化遊戲和比賽中的輸贏

孩子是家長的鏡子,如果父母本身對於勝負顯出強烈的執著,對於孩子的得與失流露出極端的欣喜與厭惡時,小孩子當然能感受到父母的期望,並且形成害怕落敗的情緒。家長可以透過團體遊戲,淡化輸家贏家的對立面。此外亦可以幽默地化解敗者的尷尬。例如父母可以規定敗者要讓勝者拍一下手背,而父母獲勝時可以佯裝拍不中孩子的手背,甚至假裝拍在桌上的手很疼痛的樣子,這樣大家只顧開懷地笑也就忘卻了落敗的尷尬了。


而在重大的比賽或考試中,家長也可以多欣賞和鼓勵「輸」了的孩子。當比賽完結後,父母可以先關心孩子的心情以及讚賞他的好表現,而非急於詢問其成敗。這樣可使孩子明白父母所在乎的並非結果,而是孩子在過程中是否享受和有沒有得著。


方法四:遊戲前明確地講清楚規則

許多時孩子之所以難以接受失敗是出於事情對失敗的結果並無概念。面對預期以外的後果,孩子往往無所適從,並把不知所措化為負面情緒。家長可以在遊戲及比賽前先讓孩子明白遊戲的性質,讓孩子在同意遊戲規則並樂意遵守協定後才開始。協助孩子按個人意願決定是否參與比賽與遊戲。家長亦可與孩子協商規則,例如讓他們決定以猜拳三局兩勝制決定勝負。當孩子有份擬定規則時,自然更樂於遵從、願賭服輸。


競爭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原素,而遊戲只是這類競爭的模擬與轉化。因此獲勝並非遊戲的唯一宗旨,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從中學習勇敢面對、培養自省能力和君子的氣度,使他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柔韌有餘。


文:IGI Team團隊

圖:IGI Team團隊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