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Janey Chau

不要過分溺愛孩子 放手讓他們多嘗試

你是愛護孩子,還是溺愛孩子?

每位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,有誰不愛錫自己的子女呢?過分溺愛或放養都不是健康的教養方式,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日後的身心成長。那麼父母如何在這兩種方法之間取得平衡?今天來看看我們的分享吧!


對孩子百般遷就就代表愛他們嗎?

事事滿足孩子,對他們千依百順,就會變成過分溺愛。這樣不代表愛孩子,反而會對他們身心造成依賴。


假如小孩每次想買什麼都滿足他們,久而久之,他們會認為這些是理所當然的,甚至認為每個人都要對他好而不懂感恩珍惜,亦不懂付出只知道索求。就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。「有一天媽媽下班後買了一個毛公仔給女兒,滿心歡喜以為女兒會喜歡,誰知回家送給女兒後,她卻大聲吵著不喜歡還把它掉了。」這些情況都是因為父母長久以來的縱容導致的。


凡事為子女處理好,所有家務都不讓他們做,會令孩子失去學習機會,日後缺乏自理能力無法照顧自己之餘,也不懂替父母減輕負擔。而且,家長不能永遠當孩子的「保護傘」。比如說,老師突然通知父母小孩在學校與同學打架,家長第一時間都會認為「我的孩子不會打架,一定是別人先動手」。在未了解清楚情況前,便不理對錯先維護子女,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是非不分。如果發現真是小孩先動手,應教會他們承擔錯誤。


教導正確的價值觀及解決問題的方法,建立孩子的責任感,相比起過分溺愛來得更有意義。


讓孩子學懂跌倒再站起來才是最重要

很多父母害怕子女「跌倒」,而拒絕讓他們多嘗試不同的事物。其實,在「跌倒」的過程中往往能夠讓孩子變得獨立堅強。每次的失敗都能從中得到不同領悟,會令他們變得更強大。


孩子總是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,家長要先衡量安全與否,再決定是否讓孩子嘗試感興趣的事。例如:子女每天看到媽媽做飯都吵著要試,不要怕他們進廚房會受傷,反而可以嘗試與孩子一起做一些簡單的步驟,如清洗食材、調味、攪拌等。不但能讓他們參與其中,更可以增進親子關係。此外,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責任感,應該要讓孩子學習處理自己的事:要求他們自己收拾書包或玩具。對於孩子初初嘗試的事情也不要太急進。例如學習樂器,不要急於要求他們每天不停練習,盡可能給予空間和時間,讓子女依照自己的步伐學習嘗試,從而培養他們的興趣和耐性。


父母無法永遠陪伴在子女左右,不能一直保護及照顧他們。讓孩子學會獨立、自理,多嘗試不同的事物,不要單單害怕他們「跌倒」,相信孩子長大後必定能夠獨當一面,憑自己的力量飛得更高更遠。



文:IGI Team

圖:IGI Team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